据浙江省气象局官方微信服务平台发布,
预计本周我省仍多阵雨或雷雨。
而下雨天,不少人贪图方便
穿个拖鞋就出门了
甚至有人看到雨水
喜欢赤脚蹚水走
医生提醒:
大家千万别这样做了
小心惹“毒”上身!
前不久,许先生在广州突遇暴雨,双脚浸水后全天未换鞋袜。次日,他的体温高达到40℃,左小腿红肿疼痛,自行服用退烧药却不见好转。于是,他前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经诊断,许先生患上了皮肤疾病——丹毒。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谭国玉表示,许先生此前有足部真菌感染,趾缝皮肤糜烂,雨水浸泡后皮肤屏障破损,引发链球菌感染,若不及时治疗或将导致败血症。
经5天抗感染治疗,许先生体温恢复正常,左小腿红肿疼痛情况好转,目前已康复出院。
丹毒是什么?
丹毒俗称“流火”,大多数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表现为局部的红斑、表面发热,伴有疼痛,与周围正常的皮肤之间分界比较明显。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大多数人在遭遇暴雨积水后,选择蹚水出行,但积水中混杂了地面和地下管网中的各种污物,有大量致病细菌、病毒、真菌等,如果双脚皮肤有破溃,细菌从小的皮肤伤口进入皮下淋巴管,导致感染丹毒、脚癣、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
除了丹毒、淋巴管炎,
在雨天蹚水还要
注意防范其他皮肤病的侵袭,
看似一滩普通的积水,
分分钟可能引发疾病:
01
足癣
足部浸水后,在环境温暖潮湿下,真菌容易生长繁殖,进而引发足癣。这是一种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浅表皮肤真菌病,俗称“脚气”,常见表现有水疱、脱屑,趾间可表现为浸渍发白,移除白皮暴露红斑糜烂的基底,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伴有恶臭。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为预防足癣,蹚过雨水后一定要清洗局部,避免感染真菌。一旦发生足癣,可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
02
过敏性皮炎
小腿接触污水后,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出现过敏,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严重可出现肿胀。一般可进行非特异性抗炎治疗,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氯地霜等,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等。
医生提醒,
尤其是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小孩,
患有足癣,患有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等人群,
更易中招,一定远离蹚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暴雨天如需出行,尽量穿高筒雨靴或套上厚塑料袋,不要赤足蹚水。
蹚水的鞋子尽量及时清洗晒干后再穿,不要连续穿。
赤足蹚水后,要仔细冲刷足部,保持干爽,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浸泡双小腿约15~20分钟后,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
有灰指甲、脚气、脚上有破口等情况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持足部卫生,不要赤足蹚水。
注意:如在雨中皮肤不慎受伤破损,及时碘伏擦拭消毒。当皮肤出现异常症状,如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切忌用力搔抓、自行用药,需尽快前往专业医院就诊。/健康科普
来 源 | 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南方日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天气
图 源 | 壹图网
编 辑 | 胡 蝶
声 明 | 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浙里健教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下雨天鞋湿没换,男子染上丹毒!医生提醒:这类人更易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