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一段回忆封神大战,姜子牙建功立业的楔子,用的是二维动画——可以说是中国动画史上最精致、恢弘的二维动画。主创团队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过,
这段炫技的创作,工作量是普通二维动画的三四五六七八倍,因为细节和层次太多,制作速度慢到每一两天只能画出一帧。有时,一个画面里能有六百多个图层,每次开电脑,画师都紧张——图层太多,电脑卡得要死,总让人怀疑它要罢工了。
3、《姜子牙三维幕后制作》
4、《姜子牙二维制作》
导演有话说,王昕是《姜子牙》的联合导演之一在整个姜子牙的美术设计中,“国画”也是重要的风格参考,“中国的艺术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意境。”在整部电影中,创作团队通过各种方式尝试体现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比如使用了大量的留白,比如在归墟那场戏,通过太阳下山前后光线的冷暖对比,体现不同的情绪变化。这些都是相比于过往作品,有明显不同和突破的地方。
《姜子牙》对国产动画行业的贡献是什么?
中国动画行业仍处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是每个动画行业从业者的共识。也因为整个行业需要提升的地方太多,所以每一部新的电影完成,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新的突破。
从这点来看,《姜子牙》就像一场大型的动画工业实验。“《姜子牙》可能不是一个在某个点上做到重大突破的作品,它可能第一眼看没有那么惊艳,但它像一个培养了十八年的大家闺秀,更多是靠气质取胜,我希望它的影响是绵绵有力的。”王昕说。
剧情上最后想说.....为什么《姜子牙》和《哪吒》没有“半毛钱”关系?《哪吒》的口号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能让被生活折磨的社畜受到感召,虽然它相当鸡汤且不切实际,但这就是电影造梦的意义所在。
《姜子牙》的口号高深了:“不救一人,怎救苍生”。整部电影,主人公看似都在追求一件事——反抗“杀一人,以救苍生”的集体主义,追求“不救一人,怎救苍生”的人道主义。个人与权力体系、人与神、个人命运与所谓的大局观……《姜子牙》想探讨的问题维度很多,格局很大。
这个主题比“我命由我不由天”宏大深刻,但离观众的个人命运和情绪就有点远了。仅从这个角度来讲,《姜子牙》就比《哪吒》更难以抵达普通观众。所以,不技术上突飞猛进,自然故事上就拖后腿了,不过,借口总归是借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国漫这条路上多多钻研软实力了。
相比《哪吒》又炸又燃的故事,《姜子牙》显得平铺直叙了一些,更像是文艺片的节奏,缓慢且平淡。而且作为国庆档电影,《姜子牙》放弃了刻意迎合观众合家欢的路线,使得电影观感沉闷了一些。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姜子牙》引来大家争相品评,其实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尊重这种理解上的差异,这本身也是观影的乐趣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