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的汉语成语)

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的汉语成语)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个人中心能言善辩[néng yán shàn biàn]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的汉语成语展开3个同名词条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能言善辩”是由“能言”和“善辩”构成的联合式成语,其中“能”指擅长,“辩”特指辩论才能。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尚仲贤杂剧《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的记载 [1],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中以“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用例强化了其语义特征 [2]。作为中性词,其语法功能包含作谓语或定语,常见于古代语源背景的文本。现代应用中,该成语既可用于描述谈判、辩论等专业场景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延伸至体现知识储备与逻辑思维的日常交流 [2]。需注意“辩”字不可误读为“bàn”或错写为“辨”,其反义词“笨口拙舌”恰与“善辩”特质形成鲜明对比 [1]。拼 音néng yán shàn biàn结 构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词最早出处元代《气英布》近义表达能说会道、利口辩给易错点“辩”不读作bàn目录1语义解析2历史溯源3语法功能4近义对比5使用规范6文化衍生语义解析播报编辑成语“能言善辩”由“能言”(擅长言辞)与“善辩”(精通辩论)复合构成,核心语义强调通过逻辑论证与语言技巧实现有效表达的复合能力 [2]。其英文对应表述为“be a smart talker”,体现跨文化语境下的沟通智慧。历史溯源播报编辑该成语可追溯至元代尚仲贤创作的杂剧《气英布》,原文“若得能言巧辩之士”首次将“能言”与“辩”的概念结合 [1]。明代话本小说中逐渐固化为四字结构,至清代《镜花缘》第十八回“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描写,标志着其作为成语的成熟应用 [2]。春秋时期卫国辩士祝鮀被视为“能言善辩”的早期典型,其事迹被《论语》记载为“祝鮀之佞”,展现该特质在古代政治外交中的双重评价。语法功能播报编辑1.作谓语例:谈判专家须能言善辩,方可化解危机。2.作定语例:这位能言善辩的律师连续赢得三场诉讼 [2]。联合式结构使其可与“伶牙俐齿”“巧舌如簧”等成语形成修辞叠加,但需注意“能言善辩”侧重逻辑性而非单纯语速快的特点。近义对比播报编辑喙长三尺:突出话语量而非质量 [2]辩才无碍:专指佛教讲经语境 [2]巧舌如簧:含贬义色彩反义词“笨口拙舌”通过生理缺陷隐喻表达障碍,与“善辩”形成语义对立 [1]。使用规范播报编辑1.读音禁忌“辩”仅读作biàn,误读为bàn将改变词义 [1]。2.书写规范不可将“辩”错写为形近字“辨”或“辫” [1]。3.时代适配现代使用中多保留古代语体色彩,日常口语建议改用“口才好”等通俗表达 [2]。文化衍生播报编辑1.成语接龙善辩→辩才无碍→碍手碍脚→脚踏实地 [2]2.谜语构成能言:国际大专辩论赛选手善辩:法庭上的最佳证人 [2]清代《镜花缘》将“能言善辩”与“伶牙俐齿”并用,展现女性角色唐敖的语言智慧 [2]。现代教育领域通过“金口才训练营”等课程,系统培养该项能力。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相关探索